十艺节把济南作为主会场,对济南的促进作用应该是多方面的。济南应该借助十艺节,实现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的全面提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抓住灵魂、抓住根本,那就是打造文化济南。这是济南借助十艺节应该确立的新坐标。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之所在。有文化的城市才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有文化的城市才有不竭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有人说,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我认为,泉水是济南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但不是济南的灵魂。济南的灵魂是文化。因为文化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园和精神血脉,才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济南概莫能外。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一座城市纵然摩天大楼满城林立,充其量也只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无异于一片荒漠。所以,借助十艺节,济南首先应该在塑造“文化济南”上用力气、下功夫。
“文化济南”,就是要以文“化”人,以文“化”城。以文“化”人,就是要用文化引领市民提高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以文“化”城,就是要坚持文化强市,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这也是“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应有之义和第一要义。因为文化内涵深、文化品位高的城市才更美丽。
通过塑造“文化济南”推进“美丽泉城”建设,以我的一孔之见,建议应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首先,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为“文化济南”建设的灵魂,融入国民教育,引导市民把爱祖国、爱家乡、爱泉城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市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养成文明礼貌、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知法守法的良好道德风尚,做热情文明、理性守法、奋发向上的济南人。
第二,应该进一步完善文化惠民工程。要根据公益性、均等性、近便性等原则,使群众性公共文化设施向城市社区和农村乡村延伸,把小型图书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建到居民区和行政村,把免费的电影和戏曲演出定期送到经济欠发达的乡村,让居民和农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权利。通过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基层的文化生活,把科学文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送到社区和乡村,愉悦百姓的身心,提升群众的境界。
第三,应该抓好专题博物馆的规划与建设。博物馆既是体现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市民进行文化熏陶的有效措施,还是向游客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应该在丰富市级综合博物馆馆藏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建设或提升各类专题博物馆。如:老城博物馆、商埠博物馆、济南老建筑博物馆、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舜文化博物馆、泉文化博物馆、名士文化博物馆等。鼓励私人独资或合资建立博物馆,将个人收藏展示出来让市民和游人共同分享,接受文化陶冶。同时,采取优惠政策,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应该大力繁荣文化创作。要创造有利于文化艺术工作者放手创作的良好氛围,靠深化文艺体制改革激发文学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多出精品力作。建议实施“四个一”精品工程,即创作一首歌唱美丽泉城的歌,争取能在全国听众中广为传颂,市文联有作家已创作了一首《我的潇洒济南》,还可继续创作;创作一台戏,像市杂技团《粉墨》那样能在全国打响,甚至出国演出;创作一部反映美丽泉城风土人情和悠久历史的故事片或者电视连续剧,比如,《老残游记》有否改编成电视剧的价值?能否创作一部把济南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的现实生活、美丽的泉城风光有机结合,青少年和中老年都喜欢看的电视剧;创作一首诗歌,能否发动市内外的诗人、文学家创作一首类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样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诗歌,歌颂美丽泉城,传播济南形象?
第五,应该建立和形成济南的演出市常以“岱青海蓝”为意蕴的济南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等高端文化设施建起来以后,应该加强经营管理,多吸引文艺团队来济演出,充分发挥其作用。要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有机结合起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文化需求。特别要下决心
完善济南的演出市场,形成乐于自觉买票看戏、欣赏高雅演出的良好氛围。通过市场化运作,使高端的文化设施既发挥社会效益,又取得经济效益。
第六,强化文化与经济、文化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融合。要用文化引领工业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可以把文化嵌入所有产业,以最少能耗、且几乎没有污染地提升其层次、促进其转型,提高济南产品的竞争力;要借助十艺节,推动文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济南”的建设决非一日之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能塑造出来的。但只要乘十艺节的东风,明确方向,借势发力,长期坚持,不断累积,就一定能见到成效。
声明:http://www.cctvyl.com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