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对济南农民来讲是一个幸福难忘的年份。是年1月21日,济南市政府正式宣布,从2011年起,济南280余万适龄农民将全部纳入新农保,60余万60周岁以上的农民将不用缴费直接领到每月55元基础养老金。该年的下半年,随着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推开,济南市又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同步提高到了60元。
济南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在继实现全市农民“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进而实现“养老不犯愁”。这对于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笔者看来,建立新农保制度,把农民纳入到养老保险范围,这不仅是新中国社会保障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我国农村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虽然,这60元钱不算多,甚至在有些城里人的眼里还看不进去,但对于几千年来习惯了“养儿防老”、“以地为生”的中国农民而言,确是在历朝历代从来没有享受过的待遇。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全国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各级党委、政府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乡村建设越来越美,农村生活越来越好,农民日子越过越美。但物质的投入是一时的,制度才能管根本、管长远。要使广大农民群众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做到权力均等、机会均等和规则均等,必须从制度上进行顶层设计。毕竟,制度的公平是文明社会最显著的标志之一,而社会文明必须有制度的文明作保障。新农保这一文明新政的实施,无疑给新农村文明建设带来深远的影响,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
声明:http://www.cctvyl.com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