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1平方公里的槐荫土地上———
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新城正在蓬勃兴起;
一边是老城的产业升级,老商埠风情区等特色商圈逐步形成;
一边是全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靓丽槐荫”,发展实体经济,强力突破重点项目建设深入人心;
一边是居民群众朴实的民风和真诚的心态,正在以崭新的形象积极迎接十艺节的到来;
这其中,有一群普通人、平凡人,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他们,就是这些以德滋润自己的家园、以德引领文明前行的道德模范。
英雄、模范这样的词语,或许有些抢眼,他们更愿意接受自己的平凡,就像我们的兄弟、姐妹、邻居抑或同事。然而,正是这些平凡的点点滴滴,积聚起来后就变成了不平凡。和这些不平凡的平凡人生活在一起,快乐、幸福、踏实就弥漫在这片土地上。
槐荫现在是泉城的西大门、新门户。在经十路西段,48岁的王伟华每天都坚持早晚两次巡查道路保洁情况,作为该区城管局环卫管护中心机械化清扫队队长,他和他的队友们主要担负着270万平方米保洁面积的机械化清扫、洒水任务。有30年环卫工作经验的王伟华把保洁工作当事业,他带领队员坚持白天至少3次洒水,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实施一次全覆盖的冲刷,对人行道、工地出入口等实施精细化作业。正是因为有了以王伟华为代表的劳动者们的辛勤付出,槐荫夜景亮化、园林绿化、城市环境等才得以不断提升,省会西大门面貌日新月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槐荫富首元老年公寓,创始人华殿凤数年如一日,像伺候自家老人一样对待每一位进来的老人。在槐村街社区的一栋普通居民楼内,60岁的韩式珍老人14年来每天都有一门必修课——— 为瘫痪在床的公爹洗脸、翻身、换洗衣服。百德孝为先,面对生活的艰辛,华殿凤、韩式珍等这些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言传身教,在社会树立了孝老爱亲的典范。
驻扎在槐荫的部队官兵,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无私地支持着地方建设,时刻把雷锋精神浸染到自己的第二故乡。蓝天英雄冯思广用生命捍卫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的光辉已深烙在槐荫人民的心中。今年 5月,驻济某部军官谢国江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再次印证了军民鱼水情深,他在西营枣林水库游玩时,与同行游客一起,沉着英勇地救起了意外落水的6个生命。他还曾在公交车上抓过小偷,救过司机,资助过老区的贫困儿童,发起爱心人士与3250多名贫困学生和失学儿童结对助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中大裕园社区,提起75岁的退休干部高成孟,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个“热心肠”。退而不休的他,坚持做社区的老年志愿者,把社区的新面貌、新人新事及模范人物编成了上百首诗歌,他编辑的《社区简报》、《社区大事记》居民们都爱看。他热心公益劳动,认绿护绿,植树护林,还主动承担起阳光温暖超市的值班、知心话室的心理疏导,为群众排忧解难。他热衷于公益事业,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社区收到了他送来的第一笔救灾款1300元。他还主动与两个困难家庭的孩子结成帮扶对子,随时给予关注,避免孩子走入歧途。
……
他们让我们相信——— 道德,可以互相感染,互相支撑,互相传递;道德带来的力量,坚不可摧,承传久远。
2008年以来,槐荫已连续举办了五届“道德之星”评选活动,评选出了上百名道德模范,涌现出了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省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人,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8人,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其中以“蓝天英雄”冯思广、“泉城女侠”张业爱、“红色老人”张吉嵩等为代表的道德模范受到国家和省、市的隆重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引领西部新城建设的楷模。
好人为社会创造了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没有理由让好人流血流汗又流泪。为加大对道德模范的表彰奖励力度,今年,槐荫区财政拨付专项资金100万元,对全区60名国家、盛市、区级道德模范进行隆重表彰奖励,并通过专项帮扶、就学困难帮扶、志愿服务帮扶、商业保险帮扶及其他方式等对生活困难道德模范进行帮扶救助,进一步在全区形成“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倡树社会新风,弘扬道德风尚,
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靓丽槐荫”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正是这样一群平凡的好人,带动槐荫形成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行为、弘扬道德新风、引领社会风尚的良好氛围。我们看到——— 在西部新城开发建设中,在迎十艺节的重点项目建设中,在棚户区的拆迁改造中,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在社会管理的创新中,他们传递着一股正能量,影响和激励着人们,共同创造槐荫美好的未来。
声明:http://www.cctvyl.com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