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明星艺人
  • 音乐试听
  • 星礼派送
  • 明星美图
  • 演出设备
  • 艺人招聘
  • 视听制作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列表

    王纪人:培养人才,提升实力

    Date:2012-06-30 10:54:58   来源:互联网   访问:
    王纪人:培养人才,提升实力

    image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王纪人

      转变职能,转换角色

      文化体制改革,要将有利于实现文化发展的最优化为目标,将这种职能转化为服务协调的职能,也就是要“做好后勤部长”。同时,要加大文化发展资金投入,而立项审批应该让负责任的专家讨论投票来决定。文化资金不仅要靠国家的投入,也要靠民间资金的投入。现在这部分游资都投到了房地产和金融股票方面,我们要设法将它们吸引到文化产业里,达到双赢增值的效应,多渠道进行融资和流通,达到文化产出。因此,转变职能,转换角色,是文化体制改革中首要的问题。

      切忌浮躁,提升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方面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很多,但对本土固有传统的弘扬和发掘相对忽视。而现在要么洋腔洋调,要么土得掉渣,走向两个极端。长此以往,中华文脉逐步消失,如何能够进入世界文化之林?

      我们的文化创新有待一手伸向国外,一手伸向本土。“五四”时期,一些激进的文化先锋固然是反传统的,他们更强调学习西方,但他们的传统文化修养其实是很高的,因此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恰恰是中西融汇的。而现在大部分作家、艺术家在传统方面所知甚少,在他们的创新上,缺少本土的传承,他们的创造是不可能走向世界的。我认为,正确的途径是用现代的意识或技法来处理民族的东西,这才能成为有效创新。多年以前的《阿姐鼓》能够风靡世界,现在谭盾的一些作品被世界认可,就是他们因为处理好了传统和现代、民族和世界的关系。要继承中国文化传统,首先就要继承它的元结构,即道、境界和韵,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粹和文学精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戏剧小说,均概莫能外。

      培养人才,提升实力

      大力发展城市文艺,描绘历史和现实的城市风情,以城市意识来擢发时代精神,应该是上海文学扬长避短的基本方向。尽管,上海在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我觉得重中之重是文化艺术人才的凝聚和培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全国各地的文化人才蜂拥来沪,包括大量的“海归”,后来鲁迅、巴金等都定居上海,先后成为时代精神的旗帜。当年梁实秋说过一句话:上海没有要我来,是我自己要来的。文化艺术人才不请自来、不招自来,这就是当时上海的“牛”。现在上海的文艺生态环境有些问题,除了优厚的物质条件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优越的创作条件和氛围,切忌“武大郎开店”,要引进一流的人才,还要人尽其才,来了以后有电影可以拍、有剧本可以编、有戏可以写、有剧场可以演,有刊物可以办,有自己的文学艺术社团可以创立。如果能做到这几点,不出几年上海文化就会重振辉煌。

    声明:http://www.cctvyl.com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0-2015 http://www.cctv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14142号-20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