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何麟
上海演艺工作者联合会成立于2005年8月11日,距今已六年有余,并于去年进行了换届。六年多来,艺联在为社会演艺工作者提供服务方面作了不少思考和探索。
首先是配合文化体制改革,配合政府职能改变,对文联功能的拓展作出探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动,各种所有制的文化单位并存,因此文艺工作者队伍的结构也发生了显著而又深刻的变化,文艺工作者的社会环境、体制环境、创作环境、成才环境,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动。
我认为,作为演艺工作者联合会,更应针对和围绕“行业”展开相应的工作,譬如为演艺工作者进行行业认定、开辟“绿色通道”,维权服务和创业就业帮助等等。尤其在户口引进、行业认定方面,艺联的工作可谓突出,迄今已完成了191位来自各地的演艺人才的户口引进工作,322位居住证的申报和79位中级技术职称的认定。经过相关部门的确认,这79位中级技术职称获得者中又有5位进入了高级职称的评定。可以看到,这些工作对于社会文艺工作者来说都是盼望的、及时的、必须的、受欢迎的。艺联在配合政府职能转变开展工作的同时,也推进了文联功能的拓展。
这里要多提一下关于户口引进和人才评定的“绿色通道”,这是艺联可圈可点的一项服务工作。目前落实上海户口的191位演艺人才,来自上海几乎所有的国有院团和民营院团。艺联通过动员文联专家协会的优势形成专家库,对人才进行严格筛选和艺术把关,确保引进高端人才。针对演艺人才的特殊性,特别是在学历、资历上相对不足的特点,我们在衡量评审中进行了充分的考量,通过专家独特而锐利的鉴别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工作,实际反映很好。中级技术认定工作,以前是不对体制外演艺工作者的,艺联这一工作可谓与时俱进。目前获得专业职称的杨昆、纪晓兰、梅婷、金星、刘晓峰等,都是通过艺联组织专家认定之后才获中级、副高、高级职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文学艺术界思想观念的交流、交融,产生了新的创作观念,产生了新的创作方法,产生了新的队伍与运作方式,产生了新的生产、服务、传播、消费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文联必须积极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的文艺创作规律和人民团体运作规律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服务方式和组织形式。
文联原来都是文艺“家”的协会,六年多前诞生的艺联则是第一个文艺工作者“者”的联合会,这是符合目前许多文艺门类,尤其是演艺领域实际情况的。在演艺领域,有大量的文艺队伍和人才已经完全进入或基本进入市场,成为“体制外”的演艺工作者。对于这些文艺工作“者”的服务、团结和凝聚,决定了文联艺联的影响力。我们不但要探索和建立符合他们独特要求的服务体系,还要将文联传统的服务体系引入到他们中间。比如文化惠民、建言献策,文艺评论、品牌活动等等。如文化惠民工作,艺联迄今已举办了565场“和谐心声”主题演出,为民营文艺院团和社会文艺工作者提供为民服务的机会;又如维权工作,艺联也为社会文艺工作者进行了有关名誉权、创作报酬等方面的权益维护。这些对于社会演艺工作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社会文艺工作者的维权工作,是一个老中带新、挑战不断的问题。艺联应该抱着构建和谐、平稳的演艺秩序,激发演艺创作活力的目的,尽心尽力探索和做好相关工作。目前的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我们形成共识、冲破瓶颈、谋求进一步发展。
声明:http://www.cctvyl.com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