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明星艺人
  • 音乐试听
  • 星礼派送
  • 明星美图
  • 演出设备
  • 艺人招聘
  • 视听制作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列表

    杨玉冰:电影放映需要百花齐放

    Date:2012-07-03 02:54:22   来源:互联网   访问:
    杨玉冰:电影放映需要百花齐放

    image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三元影视有限公司总裁 杨玉冰

      电影放映需要百花齐放

      我强烈呼吁,希望各家院线更多地上映不同类型的影片。我觉得,观众是一定要分流的,影片是一定要分类的,因此院线也是要分类的,要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只有电影放映百花齐放,才有电影院线的各具特色。

      现在的情况是,几十条院线都是集中上映极少数的影片,大批观众都集中在一时、看着同样的影片。而绝大多数的影片都进了仓库,再也没有出头之日,彻底与观众拜拜了。我建议,要求院线在一年内必须保证放映国产电影的数量,至于作品,可以随意选择。如此一来,院线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影片来放映,这样的话,更多的国产影片就可以和大家见面。这个百花齐放的环境,要靠国家政策、要靠上海有关方面共同营造。

      另一方面又还鼓励大家多去拍影片,拍出来没人看,那这个影片还有什么意义,我的思想性、艺术性没法和观众见面,打击了积极性。我的审美、思想没办法让观众接受,失去了流通价值和经济价值。如果院线发生了竞争,每个院线放映不同的影片,打出不同的牌,要千方百计地吸引不同的观众,毫无疑问,我们相当多的国产片很可能会吸引不同的观众。上海不缺市场,观众的观影习惯也培养了,如果有好的作品,票房也会上去,如果票价更合适,场所更舒适,质量更好,会更好一点。

      挖掘、培养、关注青年人才

      上海曾经有过电影辉煌,近年来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距离我们的城市和观众的要求,还是任重道远的,所有电影工作者在创作生产的角度上还是要努把力。我欣喜地看到,文联、文广局、宣传部,最近一段时期加大了对电影和影视的扶植力度,其中有一个项目就是对青年编剧、青年导演进行扶植,这是非常可喜的一个动作。

      现在很多影视项目是跟着人走的,如果想上海有更多的影视作品,还是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培养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急功近利,最重要的是要沉下心,去挖掘去培养。扶持一个青年人,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是总会有进步和提高,如果青年人经过几年的培养和提高,一定会厚积薄发,也会建立成人才高地,我希望能给人才更好的机制,也要善于发现人才、挖掘人才,要留得住人才,现在有些人在外地出名了,在上海的时候我们不一定注意到他,所以已经散失的,通过我们的政策鼓励、环境培育来关心他们,希望他们能回来。如果我们培养一批、流回来一批、留住一批,上海电影再塑辉煌还是指日可待的。

      通过创造宽松的评论环境推动创作

      电影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潜移默化地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影响,提高人的素养。希望一部电影就能对观众进行教育是不现实的,电影不该承载太多,所以题材的选择、审查、评论不应苛求。领导的意见,环境的意见,对创作是有导向的。

      评论对观众有引导的作用,批评应该是善意的。目前文艺批评对电影不是捧杀就是棒杀,甚至电影还没出来就已经骂声一片了。我觉得首先要满腔热诚地对待这些作品,有长处就要鼓励他们,尤其是年轻人的作品,如果你不鼓励他,他一下子闷掉了,就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同时帮助他去分析这个作品的创作特色,就算是坏的影片,你分析它好在哪里,一棒子打死了,好的东西没有分析了,后面的人就不敢创作了。

      作为影视工作者,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的作品拍好,在自己的电影里倾注自己的情感,对社会、人民的歌颂,创造和谐的环境,往往是表现角度不一样,似乎这样说有点刺耳,但实际上会给人更多的启示。有些有思想的可能会与现在环境有些冲撞,这种冲撞还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上海是一个有文化有素养的城市,文艺评论应该在全国走得更宽,创造一个和谐宽松敢于创作的环境。被自己束缚了,不能挥洒自如,创意创新就有困难,或者没有思想。

      民营影视公司的社会责任

      上海各方面试图创作一个好的大环境,我们最近几年来得以健康的发展,很多项目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

      假如说国有体制创作是主力军的话,我们民营企业就是生力军。拍电影是全社会的事,如果能把全社会的资源都动用起来,我们的电影才能更好地发展。作为民营企业我们有了环境、社会资源,灵活的市场机制,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感,理应在这个时候发挥我们的作用。

      十八大要召开了,我们民营企业要做出自己的努力,要热情讴歌发展中的上海,有很多人非常善良,是有闪光点的,拍这样的影片从市场角度说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很感人。拍武打警匪片的收入可能很高,但市场上绝对不缺武打和枪战片,而是缺乏具有人文精神、感动人心、很美的电影作品。我们正在尽自己的努力在歌颂社会和发展中的上海。

      电影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旦选择从事影视行业,就要坚守它、热爱它、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社会责任和追求就和这个事业紧紧相连。无论任何艰难,顺境逆境,都要不抛弃不放弃,坚守。我们电影行业,汤晓丹去世前还在学英文,惦记着电影;谢晋临走前,和我一直在讨论两部电影的拍摄;秦怡91岁了还在写电影剧本,她说我作为一个电影人就有这个责任,始终为这个行业做奉献。这些前辈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传承就是靠着这些电影人的努力和坚持。作为一项职业,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准,担负社会责任。党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就提出了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信,对于创作者来说,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是一定不能缺乏的,只有长期地坚持才会有成果。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挫折就绕路。如果大家都能这样的话,对于上海的文化创作还是会有成就的。成功需要相当多的付出,需要我们的自觉和自信,坚持一定会有成果的。

    声明:http://www.cctvyl.com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0-2015 http://www.cctv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14142号-20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