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星舞蹈团艺术总监 金星
转变观念比改变机制更重要
上海是中国现代舞的发祥地。但在目前上海舞蹈教育和创作、市场最强之时,现代舞却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于传统的观念与市场的需求出现抵制,传统的观念束缚、阻碍了年轻人的自我冒险、自我建立和自我开拓。
许多从舞蹈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依然带着毕业以后进入国家院团、事业单位的传统观念,从而对于擦肩而过的机会视而不见、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知道文艺创作和文化市场的发展趋势,就是自由流通、能者生存——如果你演员做不好,能不能去做教学?教学做不好,能不能去做策划?很多方向可以改变,很多机会可以选择,总有你大显身手的地方和时候。进了一个国家院团、事业单位,似乎一劳永逸,实际上却丧失了许多机会。文联、艺联为年轻舞蹈人才搭建平台、为他们提供服务,并非让他们去捧另一个铁饭碗,而是让他们得到权益的保护、创意的空间、信息的渠道、成长的条件。目前体制正在慢慢变化,但我们首先需要观念的变化。
上海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足以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前来发展自己的艺术。文联、艺联应该告诉那些有志于来沪发展自己艺术的人们,你们都可以来,在这里可以得到相关的服务与支持。
多为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与开展合作的平台
现在演艺行业竞争激烈,对年轻人的压力很大。文联、艺联应该多多培养和创造让年轻人施展才华的机会,哪怕是举办一个小小的展演、一个艺术节。艺术家需要各类信息的畅通,有关创作、合作、维权等等,尤其是在独立创作、运作的时候,文联、艺联可以为他们提供咨询。
更高的层面是促进年轻艺术家之间的交流。文联、艺联可以将舞美、设计、宣传、市场等各个领域的人才拢在一起,将年轻人凑在一起,交流探讨。若是希望做一个项目,就会很容易地形成资源整合,从而给大家带来好处。年轻人经过一两次这样的运作,就有了经验,就知道今后如何发展了。这能有效避免年轻艺术人才一个人“单打独拼”的情况,也就更能出人出作品。
年轻艺术家要勇于自我挑战
年轻人在学校学习的阶段,是掌握知识和方法;当他们走向社会后、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时候,就会面临恶劣环境的挑战。恰恰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年轻艺术家的生存方式、存在价值就会得到彰显。文联、艺联可以帮助这些年轻艺术家尽快认识变化、适应这个环境,让他们早些成为融入社会。
在艺术交流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目前,上海文艺界的信息沟通明显不够。所谓交流,绝不仅是开个座谈会,组织个研讨会,交流的内涵和外延实在太大了。比如有一个国际艺术团体来沪演出,文联、艺联可以邀请这些艺术家做个大师课,举办活动、发布信息,让国内的年轻艺术家来学习、来交流,这对他们的提高非常有帮助。现在的情况令人遗憾——外国优秀演出团体、名家大师来了,演了,走了;而上海的评论跟不上,交流跟不上,学习更是跟不上。甚至就连观众和文艺圈内都不知道这些消息。现在很多人总是忙着赚钱,不看戏了,也不提高自己了,这是特别可怕的事情,如果一个艺术家只是孤芳自赏、觉得自己好得不得了,那么他就会特别狭隘、特别小气。这是十分危险的。
我至今还在每天找戏看,好戏、烂戏都看,这样可以多多地吸收养分,多多获得灵感,至少可以了解诸如“色彩已经发生这样的变化了”、“音乐已经变成这样的节奏了”,“人们喜欢这样一种形式了”等等。观众需求和市场信息十分重要,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是艺术家,就想什么有什么、别人就会爱什么了。文联、艺联需要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从而把艺术家孤芳自赏、自我封闭的观念打破,刺激他们贴近现实、贴近群众,在此前提下发挥和调动他们的艺术天分、艺术细胞。对艺术家需要尊重,但也绝不能把他们给宠坏了。
声明:http://www.cctvyl.com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