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阿凡达》后,不少影片都打着超越阿凡达的名号混世,但真正让挑剔的媒体和观众一致臣服的几乎没有。即将于31日登陆内地各大院线的3D奇幻电影《雨果》,也是一部大师之作,在今年的奥斯卡上战胜《变形金刚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等超级大片,一举囊括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摄影等5项技术奖,连《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都叹服说:“这是我看过对3D运用最好的电影,包括我自己的(作品)在内。”昨日看过媒体试片,该片果然对得起“《阿凡达》之后3D视效最出色电影”的称号,影片高仿真1930年代法国蒙帕纳斯车站场景,穿梭于精巧复杂的钟表齿轮与机器零件的迷宫镜头,奇幻的色彩和出色的纵深空间感,都是迄今为止3D特效最强的电影。
但如果仅仅看特效,可能会错失这部“写给电影的情书”的丰富内涵。本片是马丁·斯科塞斯向世界电影导演第一人乔治·梅里爱致敬之作,通过虚构角色和真实历史事情巧妙结合,处处洒满了对经典的致敬,如果要看懂,就千万不能忽略这些“彩蛋”,而认得这些致敬影片,你就是超级影迷了。
致敬1:机器人
电影里充满悬疑的写字机器人,原型来自十八世纪由Jaquet-Droz家族制造的人偶。这是一种自动机,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运笔作画。因此片中,机器人象征隐退的梅里爱和他没落的电影生涯,而钟表的隐喻也是如此——电影正是“时间的艺术”。片中钟表匠雨果曾梦见自己变为机器人,暗合老马丁所说小雨果就是他本人的缩影。老旧机器人曾被丢弃在博物馆,最终由年轻人雨果修复好,有着微妙的传承意味。现实中,老马丁也是一位修复者,他对于电影损毁造成的遗憾深感痛心,1990年,他与卢卡斯、斯皮尔伯格、库布里克、伊斯特伍德创立了非营利性组织“电影基金会”,致力于电影作品的修复和保存工作,与很多电影资料馆有合作。近年来,由于高清和数字拷贝技术的发展,这个领域在迅速增长。2007年,马丁又牵头成立“世界电影基金会”,把业务扩大到全世界,帮助发展中国家保护他们的电影作品。
致敬2:《火车进站》吓坏观众
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那一天也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就是他们最早公映的影片。那时还不熟悉电影为何物的观众们,看到火车迎面驶来的镜头,惊恐得纷纷起身逃开。《雨果》对《火车进站》的致敬可谓入骨三分。它把故事的舞台设在一个火车站,开篇长镜头是俯瞰1930年代初的巴黎全景,然后镜头下降,钻入车站,与火车并排前进,在人群中穿行,最后来到大钟面前,对准躲在后边的男主角。这个镜头最早开始制作,耗时一年,动用了1000台计算机来渲染,长度为50秒——刚好是《火车进站》的片长,就如同用当今最先进的技术来重拍《火车进站》一样。随后的工厂大门,街道和拳击画面,都是卢米埃尔早期拍摄的典型画面。
致敬3:《月球旅行》再现玻璃宫殿摄影棚
作为电影史第一部科幻影片,《月球旅行》绝对算是乔治·梅里爱最著名的代表作。对《月球旅行记》的寻根溯源是《雨果》中最重要的线索,两部电影可谓里应外合。《月球旅行记》跟当时梅里爱制作的大部分电影一样,有黑白和手工上色的不同版本(有点类似今日的2D、3D和“后期转制”)。《雨果》不仅再造了梅里爱的玻璃宫殿摄影棚,还原电影的拍摄过程。此外,梅里爱的妻子让娜,现实中确曾是他的助手和女演员,在影片里被处理成明星,出演了坐在月牙上的女人。
致敬4:《仙女王国》、《一千零一夜》很奇幻
《雨果》中有位撰写早期电影史的男人,被电影的魔力招入“奇幻城堡”,就是马丁·斯科塞斯的另一种化身。他跟随当木匠的哥哥来到梅里爱的摄影棚,一座玻璃的宫殿前观摩。从《仙女王国》这部影片的拍摄可以看出,梅里爱的想象力如此丰富,为了拍摄水下场景,他已经创造性地想出了用鱼缸挡在摄像机和被摄物体之间,营造水质流动的感觉,还会把传统的舞台上的烟雾效果以及定格剪辑技术挪到电影中。他发明的这些最原始的“特效”,在半个多世纪里,都仍是电影后期处理的最基础方法。
《仙女王国》和梅里爱回忆中所拍摄的另一部《一千零一夜》,两部奇幻冒险片均包含了神仙鬼怪、异域的风土和法术特效,是梅里爱最擅长的类型,从中可以看出,100多年前他的电影理念已经很先进。
致敬5:《最后安全》在外壁大钟上攀爬
片中两位小主角第一次看电影,看的就是喜剧大师哈罗德·劳埃德代表作《最后安全》里“挂在大钟指针”的经典一幕。
拍摄于1923年的《最后安全》,同样也是一部以动作见长的标准默片喜剧。劳埃德在当时与查理·卓别林齐名,1953年曾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这部《最后安全》的卖点,基本都集中在一口大钟上。影片中劳埃德饰演的年轻人,为了女友在城市里打拼,某日为了顶替缺席的朋友,不得不把自己挂在一口高楼的大钟上。这种危险的举动在当时引发观众们的惊叹,影片中的公司借此来博取宣传效果,劳埃德的创举本身也因此载入史册。而片中雨果在之后也一度经历了相同的险情。电影的海报,说的正是这一段。
其他致敬
雨果和伊莎贝拉在图书馆里翻看早期电影的剧照,那些经典影片的代表性场景,一晃而过,银幕上的随影看似无意,却让喜爱老电影的资深影迷们大呼过瘾。
《火车大劫案》(1903)
马丁·斯科塞斯早在《好家伙》时就有向《火车大劫案》致敬的场面。《火车大劫案》曾经对犯罪片和西部片都有很重要的意义,《雨果》中同样吸收了使观众惊悚的元素,萨莎·拜伦·科恩的角色在片中也有凝视观众的场面。
《我们等待自由》(1931)
来自法国导演雷内·克莱尔的作品。马丁·斯科塞斯在《雨果》中对上世纪30年代巴黎的还原上,参考了本片。
《管弦乐队队员》(1903)
梅里爱总喜欢用他的脑袋搞笑,《管》片有他的人头组成五线谱,到了《雨果》中同样有类似的重制镜头。
《梅·欧文和约翰·赖斯的接吻》(1896)
被称作影史上第一出吻戏,引起轩然大波。《雨果》虽然是马丁近些年首部PG级的电影,没有性、粗口、暴力,不过他引用这部戏的片段,间接表达了自己对这部大胆影片的敬意。
声明:http://www.cctvyl.com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