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剧让我们看到艺术的光芒
《红楼梦》(1987年):古典名著不可逾越的高峰
1987版的《红楼梦》是“沙发土豆”追剧历史中无法剔除的一页。它对于原著的忠实度是日后如何再翻拍都无法超越和创新的,同时,它的艺术价值也存在于此。尽管当年的拍摄条件有限,但这部剧不管是服饰还是台词都相当地考究。《红楼梦》还有一妙,妙在选角上。不论是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这等主角还是刘姥姥这样的配角,每个人物站出来就会让你感觉,就是他就是她。
《西游记》(1986年):开启想象力的宝库
从记事开始,都不知道看过多少次《西游记》了,笔者坚持认为,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越六小龄童演绎的猴哥。思想保守的我也因此相信:经典是用来模仿的,是无法超越的。坐等影视界有一天能蹦出一个更加精灵古怪的猴哥,我很怀疑是否能有这一天。
老版“西游”最让人感叹的是,它能够在特技水平那么差的年代里拍出一部效果不错的神话剧,想来真的是那一班演员深厚专业的功底和敬业的精神撑起这一部经典。
《大宅门》(2001年):史诗大剧浩然正气
《大宅门》是一部史诗级的电视剧,时间横跨清末、民国、军阀混战、解放等时期,讲述了医药世家白家几代人的浮沉变化。
看这部剧常常被剧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折服,二奶奶处事大气,凭良心为人,尤其对待三爷,以德报怨,凭人格魅力使众人信服。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悄悄恪守剧中人物的美德,作为自己行事的标准。
我还记得自己当时看了《大宅门》之后心情激动,给中央电视台写了封类似观后感的信,在班上还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从侧面可以看出当时该剧的受关注程度。
声明:http://www.cctvyl.com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