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明星艺人
  • 音乐试听
  • 星礼派送
  • 明星美图
  • 演出设备
  • 艺人招聘
  • 视听制作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列表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隆重推出“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

    Date:2012-10-10 20:56:36   来源:互联网   访问: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隆重推出“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

      以“聚青年之创意才智,扬华夏之原创力量”为主旨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是第14届艺术节新设立的重要板块。该计划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和SMG艺术人文频道共同主办,旨在为青年艺术人才的发现与培养、青年艺术人才创新与探索搭建优质平台;为上海孵化代表中国民族艺术新生代力量、具备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原创作品,使越来越多艺术节制造的艺术新品走向世界。

      “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设立三大板块:

      委约创作 - 每年由艺委会遴选、艺术节委约优秀青年创作人才,根据要求完成原创作品,在艺术节开幕阶段集中呈现;优秀剧目将被选送至爱丁堡艺术节参演。首届委约创作以《上海·梦》为主题,特聘谭盾担任艺委会主席,林兆华、王媛媛、黄豆豆担任艺委会成员。委约作品涵盖舞蹈、戏剧、音乐及跨界新作,凸显实验性、当代性,融国际戏剧剧场气质与中国传统美学于一体,作为剧场变革的探路先锋,为中国原创作品注入新鲜血液。

      首届委约创作项目作为今年扶持计划的重中之重,无疑是今年艺术节活动的最大亮点。青年艺术家作品遴选与产生有着严密合理的机制。谭盾率领的艺委会在今年通过北京、上海的多轮筛选和面试,从全国各地60多名报名者中遴选出涵盖音乐、舞蹈、戏剧领域的9位优秀青年创作人才,接受艺术节的委约,以《上海·梦》为主题各自创作约20分钟的作品。而担任本次委约项目制作人的是当今戏剧界的两位重量级人物:韩江和喻荣军。两位金牌制作人的加盟为青年人完成完善的艺术作品“保驾护航”。此外,项目还邀请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及香港艺术节著名制作人苏国云担任顾问,他们为委约的青年艺术人才的作品实现提供许多切实的帮助与建议,助推青年艺术家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

      本次委约共计7个原创作品,将于10月19日、20日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集中呈现。本届艺术节为青年艺术家的首演精心组织了堪称奢华的专业观众阵容:包括萨尔茨堡艺术节、国际演艺经理人协会、欧洲艺术节联盟、亚洲艺术节联盟、比利时弗兰德斯音乐节、捷克“布拉格之春”音乐节、美国IMG艺术家经纪公司等国际一流艺术机构、知名经纪公司的负责人,充分体现出艺术节为扶持青年艺术家的拳拳之心与厚望。

      精品大赏 - 为优秀创作型人才和表演型人才创造丰富的国内外巡演机会。本届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上特设青年推介板块,重点推介钢琴家孙颖迪、中央芭蕾舞团编导张镇新、爵士歌手赵可等优秀青年人才;与上海慈善基金会携手举办青年艺术家慈善新年音乐会。形式多样的展示机会、专业高效的宣传推广,为青年艺术家争取更多关注和支持。

      国际制作 - 充分依靠艺术节在国际演艺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方位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参与海外主流艺术机构及知名艺术编导、制作人的项目。国际制作首个重点项目由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艺术节、澳大利亚艺术委员会、澳中基金会与艺术节共同策划委约新作,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大师澳大利亚顶尖编舞、悉尼舞蹈团前艺术总监格林·墨菲任艺术总监,国际制作团队加盟,招募杰出的中国青年舞者、演奏家等共同演绎,计划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随后展开全球巡演。

      三大主题板块将相互呼应,贯穿全年,凸显资源优势,集聚品牌效应。

      附:委约作品介绍

      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新设立重点板块 “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的重中之重,首届委约创作项目由谭盾率领的艺委会精心遴选和悉心指导来自不同城市的九名优秀青年创作人才,以《上海·梦》为命题完成艺术节委约的原创作品,在艺术节开幕阶段集中呈现,为作品的国际巡演和后续发展拉开序幕。

      委约作品涵盖舞蹈、戏剧、音乐及跨界新作,凸显实验性、当代性,融国际戏剧剧场气质与中国传统美学于一体,作为剧场变革的探路先锋,将为中国原创作品注入新鲜血液。

      王翀 - 影像戏剧-《海上花2.0》 玩转影像和戏剧,发挥舞台的无限可能

      《海上花》是上海文学当之无愧的经典,《海上花2.0》则是用影像戏剧的方式在舞台上对经典做出全新的阐释。

      新浪潮戏剧《海上花2.0》将致敬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影像风格,用4台摄影机在舞台上实时拍摄、剪辑、制作一部女性“电影”,通过镜头对演员的细微动作与个体物件的灵敏捕捉和巧妙切换,实现舞台上的当代上海女性与舞台上方大屏幕中清末女子的心境关联与对比,书写不同时代女性的梦想与现实,美丽与哀愁。

      演员与摄制人员现场实时的拍摄工作共同暴露在观众面前。所有音乐都在舞台上现场演奏。所有音效和台词都在舞台上现场配音。观众的观演体验将不同于所有的“话剧”和一般意义上的“多媒体戏剧”。

      蒙柯卓兰 - 剧场室内乐-《死亡与少女》中国音乐界的豪华阵容,掀起原生态的摩登新风潮

      源起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同名戏剧集,作品将原著中六个女性角色演化为“人”的六欲,即:见、听、香、味、触、意。通过这六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特质的表现,实现对于生命的细密生动的体验。马头琴、古筝、大提琴与打击乐,突破各自的传统印象自由对话,用故乡的声音传递世界的情感。乐手的呼吸也成为演奏不可分割的部分,引领观者呼吸与共、体验重生。

      尹昉 - 现代舞-《底片》 瞬间平静城市的喧嚣,演绎城市的内心叹息

      “站在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 受王安忆《长恨歌》的启发,尹昉从弄堂的视角呈现一个感性的上海。舞者以各具个性又隐含潜在共性的舞蹈语汇,呈现弄堂里人的不同状态和相互关系,以这个小社会冲印出大社会,映射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外来文化与本土元素的交融、渗透。

      纸张铺就的舞台丰富了作品的质感,平地构建起弄堂、拱门以及现代都市非常几何的建筑,光影交织,与舞者共舞,勾勒出脆弱与柔韧,通透与模糊,简洁与力量。

      秦毅 - 打击乐新媒体剧场-《意镜》(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共同委约作品)藉由大胆跨界的高科技手法,书写梦幻记忆,随形流泻
      
    “灵魂出窍”是怎样的感觉?和自己的影子对话又会生发怎样的奇遇。结合现场戏剧表演、器乐演奏、多声道电子音乐与新媒体的《意镜》以多元化形式让表演者与其“镜像”在多维空间内展开“声”与“形”的对话,同时,通过声音与影像的实时交互虚拟了意象的游离、冲突、幻化、升华,以此尝试人物“内”与“外”的相互映射,窥探人性的多层境界。

      董杰、赵磊 - 二胡肢体剧场-《关雎》 流动的无限美感,悄然浮现《诗经》的优雅静谧,褪去凡尘浮躁,还原东方思考
      
    作品从诗经《关雎》获取灵感,创造性地将二胡演奏与现代舞语汇巧妙融合,二胡的“内弦”与“外弦”被演化为“君子”的内心与外在,戏剧化地再现“君子”对“窈窕淑女”的深深慕求。

      罗月冰 – 形体剧场-《半醒》通过七层文本过滤,独创现代舞编导新手法,蜕变成国际视野折射下的绝色中国

      “井”在怀孕,“河”在生产;城市生活究竟是活水还是死水?萌芽于对城市人静止与变化两种生活态度的观察和潜在共性的解读,作品跳脱陈述性的编舞套路,两名女舞者化身“井”与“河”,通过肢体语言和视觉设计体现水在不同环境、空间影响下的状态,暗喻城市人在不同情态下孵育生机的可能。“井”与“河”的“对话”激发观众在不同场景针对自身的联想和思考,并走出趋于习惯的半梦半醒状态,催化“半醒”的生机。

      田景伦、李泽宇-小提琴协奏曲《三句半》 帕格尼尼式的炫技与中国戏曲的碰撞,释放震惊世界的力量

      出自中央音乐学院优等生田景伦的一曲《三句半》,因其渗入骨髓的中国文化元素和颇具现代气息的表现手法,同时充分利用和展示了小提琴的技术技巧,一举被选为北京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青年组半决赛必选中国曲目。天才小提琴李泽宇在比赛中对这首乐曲的惊人演绎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这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神童目前就读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郎朗、王羽佳等蜚声世界的中国青年钢琴家都毕业于这所著名学府),他在12岁即被小提琴大师祖克曼惊呼为“天才”,并曾夺得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少年组第一名以及唯一的中国作品演奏奖。

      此次,田景伦特别为艺术节青年委约创作项目将《三句半》改编为小提琴协奏曲,李泽宇将特地从美国飞赴上海,为这部饶有中国传统戏曲趣味与华丽炫技的作品献上世界首演。

    声明:http://www.cctvyl.com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0-2015 http://www.cctv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14142号-20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