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明星艺人
  • 音乐试听
  • 星礼派送
  • 明星美图
  • 演出设备
  • 艺人招聘
  • 视听制作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列表

    王晓鹰:戏剧评论多泛泛而谈,缺乏犀利独到观点

    Date:2012-09-21 03:26:41   来源:互联网   访问:

      当今戏剧所面临的困境,与理论、评论的缺失不无关系已成普遍共识,前天,第四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原第七届中国曹禺戏剧奖·评论奖)颁奖式在京举行,虽然评奖宗旨明确表示注重批评与争鸣,鼓励敢于直言者,但从获奖文章的题目中不难看出,观后感多于真正的批评,对现象的归纳胜于对行业的剖析,而这也正折射出了戏剧评论多年之惑——隔靴搔痒易得、入木三分难求。

      在全国43个单位选送的165篇文章中,经过严格的评奖程序,最终有上海京剧院的《京剧何以长荣——尚长荣艺术创作力探微》等9篇文章获得理论评论奖,奖金力度更是前所未有的1万元,另有29篇获得提名奖。据悉,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已设立十余年,如果说戏剧理论的视角是俯视性的或关注戏剧现象中带有普遍规律的问题,那么戏剧批评则更看重评判、审视具体的戏剧作品。从获奖文章来看,抛开戏剧批评与其他艺术批评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戏剧界缺席多年的戏剧批评至今尚未找到自己独立的个性与立场,而且缺乏评论新生力量的问题也似乎并未解决。

      此次评委会主任、中国剧协副主席王晓鹰称,目前中国的戏剧批评整体还缺乏犀利独到的、以冷静的姿态和敏锐的洞察力来剖析戏剧现状从而对未来走向做出合理展望的文章。“在报送的文章中,面对创作现状的批评不乏一些好文章,但高端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偏少。缺少从一个点生发出的对整个戏剧形态的剖析,就事论事、泛泛而谈的居多,很多人仅仅纠缠在剧目中大家都能说得出来的优缺点。甚至已经进入评奖范畴的文章,有的也是在梳理现象,而没有属于自己独到的批评性的看法。当然用梳理现象作为一个阶段的总结是需要的,但应景的对于一出戏、一个演员的一般性总结对于整个戏剧生态的建设还远远不够。”

      作者:郭佳

    声明:http://www.cctvyl.com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

    热词搜索: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0-2015 http://www.cctv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14142号-20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