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明星艺人
  • 音乐试听
  • 星礼派送
  • 明星美图
  • 演出设备
  • 艺人招聘
  • 视听制作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列表

    读《大学生从军报告》:当代军营新景观

    Date:2012-09-18 15:05:12   来源:互联网   访问:

      傅宁军的报告文学新作《大学生从军报告》在《中国作家》杂志第七期刊出,引发了军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这部十余万言的作品,展示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批批投身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年轻大学生的精神风采,反映了当代军营因新生血液的融入而出现的新景观、新气象。

      改革开放初期,在各行各业都争相引入高学历、高素质的大学生的时候,就有一批大学毕业生毅然放弃了党政机关、高校、国企大公司等待遇优厚的分配去向,主动报名走进了军营。新世纪以来,依托地方高校培养部分部队现役军官已经成为我军一项既定政策,每年更是有大量的大学生、研究生满腔热忱地参军入伍。作品通过详尽的采访调查、分析研究指出,除了就业的现实考虑,大学生从军现象的主潮与内在动力,始终是崇尚英雄的情怀、磨练自我的渴求与报国强军的理想。最早的七七级大学生经过30年的摔打锤炼,如今已经成长为一线作战部队集团军的政委或著名的“蓝军司令”,而新世纪入伍的大学生更是在新型装备列装换装、快速形成战斗力的进程中大显身手,成长为我军初中级指挥员中的骨干力量。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军营人物描画速写,组成了一幅挺拔阳刚、英气勃发的当代大学生军人群像,这是《大学生从军报告》的鲜明艺术特色,也透露出作品对于当代中国青年生存与精神状态的严肃考察与准确把握。

      关注梳理军队成分的逐渐改变给我军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描绘展望新时期以来我军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与远大前景,是《大学生从军报告》引人注目的思考重心。由于历史原因,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规模庞大、战绩辉煌的人民解放军士兵中初小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干部中高小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8﹪。1955年国家兵役法改革,为了保证经济建设的需求,仍然硬性规定了征兵入伍时“正在高等学校就学的学生缓征”。可以说,大学生入伍作为一种现象,始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际战略大格局的风云变幻,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急剧发展,对我军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性发展,也逐渐为大学生从军提供了现实的可能。从传统的军队院校自主培养生成与从优秀士兵中直接提拔军官,到越来越多的地方大学生进入部队和依托地方高校的“国防生”制度培养现役军官,我军指战员的文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保持军队的光荣战斗传统与面向未来加速军队现代化进程也迅即成为我军建设发展的新课题。地方大学生如何融入部队?部队如何容纳地方大学生?传统的军营文化如何在新生力量的加入推动下尽快实现蜕变与升华?

      围绕这一系列问题,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鲜活具体的故事,从大学生士兵、大学生士官、大学生特种兵排长到硕士连长、博士团长,以及随之诞生的大学生“军嫂”,新成员在老营盘中磨砺自我,百炼成钢,老传统在新生代身上生根开花,发扬光大。这是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年轻的高学历兵员终于在当代军营中找到了个人位置与施展身手的舞台的故事,也是我们的人民军队以打赢未来的高科技战争为目标,努力锻造骨干力量、砥砺人才队伍的过程。当我们读到双学士学历入伍的某部特种兵连长郑锦梁,在被派到国际“猎人”学校受训两年零两个月,经历了难以胜数的身心磨砺甚至是生死考验以后,世界各国推选来的87人的特种兵精英,淘汰至最后只有6个人通过毕业,而郑锦梁和他的战友就占了其中的3个;当我们看到硕士营长王圣国带领全营官兵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在新装备列装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战斗力转换生成,并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中率领自己的防空导弹方队意气风发地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我们不能不由衷地为这些年轻的现代军人骄傲,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自豪。

      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应该密切关注时代的风云变化,应该善于捕捉刻画新生事物的源起与发展,《大学生从军报告》毫无疑问就属于这样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有分量的佳作。

    声明:http://www.cctvyl.com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

    热词搜索: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0-2015 http://www.cctv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14142号-20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