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明星艺人
  • 音乐试听
  • 星礼派送
  • 明星美图
  • 演出设备
  • 艺人招聘
  • 视听制作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列表

    《顶级厨师》口碑受肯定 要教“红楼菜”?

    Date:2012-09-17 15:18:08   来源:互联网   访问:

      晚报记者 韩垒 报道

      “洋宝典”频现电视荧屏,但并非个个都能获得收视率的肯定。东方卫视《顶级厨师》虽自开播以来口碑备受肯定,也获得了一大批拥趸,但从收视率的表现而言,依然未达预期。这其中既有节目形式本身的限制,也有“洋宝典”在本土化过程中遭遇的水土不服。昨天在沪举行的“我眼中的顶级厨师”研讨沙龙上,《顶级厨师》评委曹可凡,总导演陈晔,香港美食家、媒体人欧阳应霁,知名作家沈宏非、小宝、毛尖等对此纷纷支招。

      中国文化加入将更具看点

      《顶级厨师》到底是个美食节目还是真人秀节目?在昨天的沙龙中,与会专家都认为,《顶级厨师》的定位在于真人秀,而美食这一独特元素也助其填补了国内荧屏真人秀的空白。更重要的是,节目中出现了真人秀中较少涉及的“温暖人情”、“温暖家庭”主题。曹可凡坦言,希望节目不仅仅是教观众做菜,且能传递人情关怀,“就像宗盛大哥说的,呼吁大家回到厨房,回到与家人沟通,回归家庭味道。 ”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也表示,节目传递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教育和多元化教育,“真人秀关注厨师这样的普通行业,这其实是一种引导。我们传统中教育孩子就是在饭桌上进行的,所以节目完全可以走入家庭教育。 ”

      除了美味、人情,毛尖也指出,将中国文化加入《顶级厨师》,将更有看点,“我不会做饭,我感兴趣的是能否做《红楼梦》等文学作品里的菜。其实对普通观众而言,蔬菜再好看,评委再斗嘴,也不能代替蔬菜说话。 ”

      第二季继续本土化创新

      真人秀节目购买版权成风,一系列海外知名真人秀节目陆续登上内地荧屏。但如何摆脱“只买不创新”的困境,也成了电视节目制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昨天的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顶级厨师》下一季“本土创新”的建议。

      陈晔坦言,原版版权的引进的确给节目制作提出了高标准,但也给节目组在创新方面给予了考验,“赛制是按照西方美食特点设置的,中国的美食文化和西方完全不一样,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我觉得现在买版权的制作人都会遇到这类问题,唱歌也好,美食也好,都是一种载体,但具体怎么做,还是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定。 ”

      陈晔透露,第二季将对赛制和流程进一步创新,发掘与中国美食文化相吻合的内容,“可能会更注重说出食材后面的故事。第一季我们和版权方有了很好的磨合,第二季是本土化改造、自主创新比较好的时机,和版权方的沟通会更多。现在全世界最成功的《MasterChef》是美国版和澳洲版,但他们也是从第二季慢慢火起来的。 ”

      美食真人秀能否“造星”

      事实上,不仅是节目组对节目的“慢热”有心理预期,专家们也认为,不要轻易将它与其他真人秀节目相比,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小宝就认为,这类节目有天生的 “弱点”,“歌唱节目,观众可以直接体会,哪怕不会唱歌,也知道谁的歌好听,谁的不好听,但是美食节目很难做到,因为大家无法尝到。这是很难突破的。”文化评论员常江也指出,关键还是用视听语言,用有特色的选手和评委,用充分的精彩剪辑让节目更加丰富。

      除了节目形式上的创新,美食真人秀节目能否 “造星”,“美食达人”如何后续发力,也成了专家关心的焦点。欧阳应霁分享了他自己经历的故事:在一次烹调大赛上,他结识了一群曾在电视烹调节目上夺冠的外国厨师,他们在电视比赛中成名后十几年内,纷纷形成了各自的团队,成了当地餐饮业的大佬,也成了该国美食文化的一面旗帜,“所以我很关心,我们国家的选手将来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在整个中国美食的发展里,他们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怀有这样的理想,对节目就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

    声明:http://www.cctvyl.com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

    热词搜索: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0-2015 http://www.cctv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14142号-20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