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好声音”四位导师学员PK的压轴场,杨坤这一场的结果,也再次验证了一个道理,能考一本考一本,能进清华、北大进清华北大,能选名师就选名,还真是有道理的。
如果说此前刘欢和那英的两组学员,都可以称得上一本的话,那么庾澄庆的那组学员,即使差一些档次,但至少也可以勉强算成是二本。但杨坤组学员的整体水准,确实还明显够不上大学的水准,相对“中国好声音”这块象征顶级新人唱将的招牌,相对其他三位导师的选手都已经渐入佳境并拼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杨坤组的学员却还是停留在海选的层次在竞争。
不能否认杨坤是一个有特点的好歌手,但就音乐发展来讲,他和那英、刘欢相比,也确实在综合实力上,明显表现得不够全面。而“中国好声音”导师这个位置,实际上并非仅仅是单纯的评委,更大程度上倒接近于新人制作人和唱片公司老板的结合体。如果就把“中国好声音”的四个导师当成是四个唱片公司的老板,那么只能说杨坤的眼光和选材,注定他的这家唱片公司无法在唱片界立足。或许能满足三、四线城乡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但一、二线城市则基本没戏。
杨坤这场的学员PK,相对前三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导师不会选歌。给汪洋这么纯静的女生选《超快感》,基本就是不想让她留下来。金志文和曹寅PK时的《走四方》,也完全和他们的气质不搭。而像平安自选的曲目《洋葱》,也明显比杨坤安排的《不要告别》+《Time To Say Goodbye》更适合发挥他的声线。丁少华的《迷宫》虽然表现并不完美,但相比和周礼华演唱Maroon 5的作品《Moves Like Jagger》,更能体现出他声线在静的时候的细节。而选歌的乱搭,也导致本场决定许多学员命运的终极PK赛,其总体质量和学员的发挥,甚至还不如之前的表现。
在学员7对7PK的环节,杨坤场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学员唱得拼命,几乎是以大卖场的吆喝来完成作品的演绎,甚至连《不要告别》这样的作品也不肯放过,真是罪过!而以伍佳丽为代表的选手,很明显还只是把对舞台的理解,停留在八十年代的歌厅,热闹喜庆但真得不能打动人心和那种真正随兴的韵律摆动。乡土的台风加业余的模仿,也是杨坤场留给人的观感。
虽然关喆被选中直接进入表演秀环节,但实际上杨坤组学员中,真正在演唱上具有最大亮点的,还是选秀老兵平安。和“快乐男声”时期的他相比,现在的平安确实是越来越会唱歌了,他的技巧与情绪的结合,很容易达到一种抓耳的程度,也真正体现出“中国好声音”所要追求的好声音效果。不过,现在的平安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越来越像后期的林志炫,声音技巧越来越成熟,但音乐中的感情却似乎开始模糊和减弱。这不知道是不是所有追求“好声音”的人,最终对于音乐目标异化的结果?!
声明:http://www.cctvyl.com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