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中国好声音》新一轮的录制在上海展开,那英的“小二班”与杨坤的“三十二战队”分别进行了4进1的考核。此次赛制新增加了媒体评审团,天府早报记者应邀前往,成为全国99位媒体评审席一员,与那英、杨坤一同评判学员的表现孰优孰劣,参与投票决定学员的去留。而新增加的媒体评委赛制也让导师们纠结不已,那英更是为了心爱学员的去留问题与媒体评委“火花四溅”。
上海录制《中国好声音》终极考核,投票决定选手去留
开场因发型被戏称“杨过”
《中国好声音》播出以来,4位导师的服装也成为关注焦点,特别是那英的行头被网友津津乐道。这场新一轮考核录制,那英的“战袍”令人期待。而她也确实没有让观众失望,除了延续时尚笔挺套装“女王范儿”,十多厘米的超高黑色细高跟鞋,以及那头黑白配的长发更是显得格外扎眼。而这个“怪异”却又透露着时尚气息的发型被华少戏称为“杨过”,被刘欢调侃为“进了山的迈克 杰克逊”。
录制开始,舞台上一辆金黄色摩托车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正当大家好奇之时,杨坤带着关喆、平安、丁丁、金志文4位战将骑上了这辆黄金战车率先开嗓,一曲《牧马人》配合默契的演绎赢得掌声一片。之后,那英带领多亮、张玮、梁博、张赫宣4位好男儿共同演唱了自己的成名曲《征服》。当那英唱时,4位小伙儿众星捧月,甘做绿叶,为其和声。
别开生面的开场让现场观众都大呼过瘾,录制现场也呈现一片欢乐气息。而随着比赛的进程,新的规则却让导师纠结不已。4位学员依序演唱,两两相较,主考核导师选择一人暂时安全,另外3位学员进行车轮战,还需接受来自全国99家媒体的考核,得到媒体支持最少的学员将暂时告别梦想舞台。
而在2选1最终晋级阶段,因受到此前“剧透风波”的影响,节目组采取了清场的策略,唯有媒体评审与工作人员一同坚守到最后。
火花与媒体评审意见相左
那英的“小二班”率先接受媒体评审的投票,全国99家媒体评审将与那英一同评判学员的表现孰优孰劣,决定4位黄金战将多亮、张赫宣、梁博、张玮中哪3位离开舞台。当99家媒体评审做出第一次选择之后,面对被淘汰的爱将,那英哭成泪人,似乎对这个结局有些不解。
当情绪稍微平定之后,那姐调侃说:“媒体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们,你们都是看着我长大的”。随后,她恢复了自己快言快语的个性:“我是一个特别不会讲话的歌手,我就是想说,今天这些有一把好声音的歌手来到这里,都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他们有一把好嗓子,有音乐的梦想,无论我说什么,(面对这个结果)都不足以解我‘心头之恨’。”那英自言讲话“语无伦次”,但这一席话也让媒体席一片哗然。
释然坦言在后台流干眼泪
在录制休息阶段,媒体评审希望与那英面对面交流,那英也爽快地走下舞台,她第一句就忍不住说:“你们没有坐在那个位置,不知道我的痛苦。我和他们朝夕相处了3个月,我这3个月啥事儿都没干,就跟这儿待着……”
随后,那英又补充解释说:“比赛进行到今天这个阶段,手心手背都是肉,学员的技巧、唱功、舞台表现可以说都不相上下,最后的结果都不重要了。我是一个女老师,真性情流露也是应该的,所以请你们理解我难免会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和主观意识,因为我也有自己喜欢的学员,我想留住的学员很多,我的朋友也给我打电话,希望我留住他们喜欢的学员,但是我都没留住。今晚前两轮之后,我在后台眼泪都快流干了……无论如何,我都尊重你们的选择。”
而媒体评审也向那姐表示,每一位学员在现场的表现,孰优孰劣,自己举的每一次牌,投的每一张票,都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并不存在相互感染、影响的情况,大家也非常理解那姐舍不得学员离开的心情,都是一个目的,为了让“好声音”华彩绽放。
节目录制完后,刘欢也来到媒体区,感谢大家的通力合作,他说:“作为导师,不管谁离开,我们都很不舍,我们不会偏袒哪一个,也不会影响、干预媒体的投票,希望我们能互相理解。”今晚,刘欢、庾澄庆团队4进1的考核继续进行录制,这意味着,又是一个不眠夜。
现场直播>>>
刘欢爱梳头杨坤最沉默
虽然观众们在电视上看到一期《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只有90分钟,但录制过程却持续了10.5小时。每一个学员唱完歌后,评委都会休息10分钟。这个时候,化妆师、发型师、助手等10余个人就会上前去给他们补妆,整理衣服、头型,工作人员也会上前沟通。
刘欢在休息时最喜欢摘下帽子,用手梳理头发,造型师也会上前把他的头发从额头梳至发尾,一丝不苟,直到重新戴上帽子。庾澄庆最喜欢跑到刘欢身边和他聊天,或是自己拍着节奏哼小曲。相比其他三人,在电视机前幽默感十足的杨坤却显得最为内敛,或是因为这场比赛关乎他的学员去留,他更多的是默默低着头,平复自己的情绪。
天府早报记者在现场发现,由于录制时间太长,在电视上显得生龙活虎的4位导师,在录制时并没有那么精神。为了保存体力,他们很多时间都处于休整状态,有些时候显得很沉默,甚至眼神迷茫,不知在想些什么。不过,只要台上的学员开始唱歌,他们立马变样,全神贯注精神亢奋,随着音乐双脚不由自主地为学员打拍子,或是站起身来手舞足蹈,非常投入与敬业。
记者手记>>>
10.5小时,你看不到的艰辛
为了达到更好的剪辑效果及选出更优秀的学员,第一场录制从13日18点30分持续至14日凌晨5点才结束。在10.5小时的录制时间里,天府早报记者见证了《中国好声音》一期90分钟的节目诞生过程,也体验到录制过程的艰辛、不易与身心疲惫。
当晚18点30分,全国99家媒体评委与观众进入到录制现场。早就听去过现场的同行说录制时间超长,但真没料到有如此之长。由于媒体评委席狭小,99个人几乎是人挨人、肉挨肉地坐。幸好我跑得快,抢到了最后一排有椅子的座位,其他排数的记者只能坐在阶梯上,没有坐垫,也没有靠垫。怕踢到前面坐的记者,我们就这样弯着脚,曲着身子,顶着头上冷飕飕的空调硬坐了10.5小时。
此外,为了不影响拍摄进度,而且从“人肉堆”里走出去也是一件挺难的事儿,所以大家都少喝水少走动,避免上厕所。这么长的时间里,我只上了两次厕所,还得排长龙……直到我眼花头晕,即将崩溃,节目录制终于在凌晨5点结束。我一兴奋立马起身,才发现双脚肿得不成样,鞋都脱不下来了,腰腿也痛得直不起来。走出门外,天已蒙蒙亮……
天府早报上海专电厅特派记者刘睿
声明:http://www.cctvyl.com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