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举行的《2012上海电影产业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字:2011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达到131亿元,其中上海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0.91亿元,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三位。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电影票房达到5.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28%;观影人次、放映场次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31.22%和25.4%。
这串喜人的数字背后,归功于电影人的努力,观众的给力,以及政府制定的战略思路和工作目标。从去年开始,如何提升上海电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便成了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重大历史使命。
新举措:系列奖励扶持精品电影
去年起,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
市文化专项资金年均拨款2500万元,设立“上海市电影精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本市优秀影片的拍摄,支持电影摄制技术的创新发展,培养优秀青年电影人才,扶持新人新作,大力繁荣电影的创作生产。市文化专项资金每年还投入1500万元,设立新(改)建数字影院补助资金,重点扶持市郊乡镇影剧院以及部分新建的乡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影剧场)的数字化改造,对改造成符合2K标准的数字影院,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文化专项资金补助。另外,对5年内在本市投资新建、改建符合2K标准的多厅数字影院(影厅数4个以上、座位数大于600座),硬件设施符合国家三星级电影院以上标准,年票房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影院,按该影院上一年度票房收入的3%,给予连续3年的补助。
此外,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从市文化专项资金中,年均拨款1000万元,用于扶持每年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支持和完善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中外电影文化交流的推广功能、产业集聚功能和经济带动功能的建设。
新思路:培育市场培养精英人才
奖励固然重要,硬件也必须跟上,即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合格市场主体,主要包括建设、扶植和培养。
首先要建设影视高新科技研发及先进设备销售、租赁和后期制作服务中心,让国际上最先进的影视科技产品云集上海。建设1到2个集电影拍摄、后期制作、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影视基地,培育2到3个影视产业创意园区;推进国有影视企业重组,推动上影集团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上市;培育3到4家具有行业知名度的重点影视企业,10家左右年产2到3部电影故事片的骨干企业。
其次是扶持上海国际电影节,使之成为中国电影交易市场的窗口,并探索建立国产影片海外推广营销渠道,与各国电影机构、各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使上海国际电影节跻身世界一流电影节行列。
最后是培养电影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吸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影视优秀人才落户上海;加大对影视教育培训力度,使上海成为全国影视人才高地等。
声明:http://www.cctvyl.com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